親屬稱謂

親屬系統

親屬,是指人類個體因婚姻或血緣而結成的社會關係。父母、兄弟姊妹等親屬又稱親人或家人,其他則稱為親戚。闡述親屬關係的記錄最早見於先秦典籍爾雅第四章的釋親。中國古代唐朝學者孔穎達對親戚的註解為「親指族內,戚言族外」,所謂族內是指父系同宗者,以男性為中心,包括宗族內的男性和他們的配偶,但不包括已出嫁女性和她們的配偶。現代則多分為血親、姻親及配偶。

血親

直系血親

  1. 父系 - 父親→祖父母(爺爺、奶奶)→曾祖父母→高祖父母
  2. 母系 - 母親→外祖父母(外公、外婆;姥爺、姥姥)→外曾祖父母→外高祖父母
  3. 兒/兒子 - 夫妻間男性的第一子代,口語又稱仔、囝。
  4. 女兒 - 夫妻間女性的第一子代,口語又稱閨女、女、囡。
  5. 孫 - 夫妻間的第二子代,依性別又分孫子、孫女。有時孫子是一種不分性別的稱呼。
  6. 曾孫/重孫 - 夫妻間的第三子代,閩南語稱「乾仔孫」,粵語口語又稱室。
  7. 玄孫 - 夫妻間的第四子代。
  8. 來孫、昆/晜孫、仍孫、雲孫、耳孫,夫妻間的由第五子代至九子代

旁系血親

  1. 父系長輩
    伯 - 父親的兄長,也稱伯父、伯伯、大爺、N子爺(父親的大哥為大爺,二哥為二子爺,三哥為三子爺...)
    姆 - 伯父的妻子,也稱伯母、大娘、N子娘(父親的大嫂為大娘,二嫂為二子娘,三嫂為三子娘...)、粵語稱「伯娘」
    叔 - 父親的弟弟,也稱叔父、叔叔、嗒嗒
    嬸 - 叔父的妻子,也稱叔母、嬸嬸、娘娘(與嗒嗒相對,娘字讀降調)
    姑 - 父親的姊妹,叔叔的姊妹,伯父的姊妹。也稱姑母、姑姑、姑媽,粵語「姑媽」專指父親的姊姊,父親的妹妹稱「姑姐」
    姑丈 - 姑母的丈夫,也稱姑父
  2. 母系長輩
    舅 - 母親的兄弟,也稱舅父、舅舅
    妗/妗子 - 舅父的妻子,也稱舅母、舅媽、妗母
    姨 - 母親的姐妹,也稱姨母、姨媽、阿姨、姨娘,有些地區「姨媽」專指母親的姊姊,「阿姨」、「姨娘」則稱母親的妹妹
    姨丈 - 姨母的丈夫,也稱姨父
  3. 同輩
    兄弟姊妹 - 也作胞兄弟姐妹,指有相同父親和母親的人。
    堂兄弟姊妹 - 父系旁系血親的長輩(伯、姆、叔、嬸)的兒子或女兒,口語時一些地方不帶「堂」字。
    表兄弟姊妹 - 父系旁系血親的長輩(姑)的兒子或女兒和母系旁系血親的長輩(舅、妗、姨)的兒子或女兒
  4. 晚輩 (對使用在不同性別的人物時,斜線前後的字取對應性別者,括號內的字放在最後面就是對女性的稱呼)
    侄兒/女 - 男性稱兄弟的兒子或女兒
    姪兒/女 - 女性稱兄弟的兒子或女兒
    外甥(女)- 男性稱姊妹的兒子或女兒
    姨甥(女)- 女性稱姊妹的兒子或女兒

姻親

  1. 公公:丈夫的父親,又稱家翁,有時也直稱爸爸,有些地區稱「老爺」,閩南語稱「大官」,讀音為ㄉㄚ ㄍㄨㄚ
  2. 婆婆:丈夫的母親,又稱家姑、家婆,有時也直稱媽媽,閩南語稱「大家」,讀音為ㄉㄚ ㄍㄟ,廣東稱「奶奶」
  3. 岳父:丈人,亦有地區稱丈母達,妻子的父親,口語也直稱爸爸,粵語稱「外父」
  4. 岳母:丈母娘,妻子的母親,口語也直稱媽媽,粵語稱「外母」
  5. 兒媳:亦有稱兒媳子,對兒子的妻子的稱呼,又稱媳婦、新婦
  6. 女婿:對女兒的丈夫的稱呼
  7. 嫂:對兄長妻子的稱呼
  8. 弟妹、弟媳、弟婦:對弟弟妻子的稱呼
  9. 姐夫:對姐姐丈夫的稱呼
  10. 妹夫、妹婿:對妹妹丈夫的稱呼
  11. 妯娌:兄弟的妻子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國語唸「妯ㄓㄡˊ娌ㄌ一ˇ」,臺灣話唸「同ㄉㄤ姒ㄙㄞˊ仔ㄚˋ」。在臺灣,輩份較大的妯娌會直接叫小妯娌的名字,對外人介紹則說小嬸仔;輩份較小的妯娌會稱呼大妯娌為阿嫂或大嫂,對外人介紹也稱呼為阿嫂或大嫂。
  12. 連襟:姐妹的丈夫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也稱襟兄弟、連橋
  13. 大伯子:對丈夫的哥哥的稱呼,又稱「大伯」
  14. 小叔子:對丈夫的弟弟的稱呼,又稱「小叔」
  15. 大姑子:對丈夫的姐姐的稱呼,粵語稱「姑奶」
  16. 小姑子:對丈夫妹妹的稱呼,又稱「小姑」或姑妹
  17. 大舅子:對妻子哥哥的稱呼,又稱「大舅」或內兄
  18. 小舅子:對妻子弟弟的稱呼,又稱「小舅」或內弟
  19. 大姨子:對妻子姐姐的稱呼,又稱「大姨」或姨姐
  20. 小姨子:對妻子妹妹的稱呼,又稱「小姨」或姨妹
繼父母,又稱後爸/媽
繼子女
繼兄弟姐妹

配偶

  1. 丈夫:結婚的女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近代多稱「先生」,傳統則稱「相公」、「官人」、「夫婿」、「夫君」等。近代有人稱「老公」,但有人不喜歡用,因為在清朝時京城妓女對太監(公公)蔑稱為「嫪ㄌㄠˋ公(老公)」。
  2. 妻子:結婚的男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有些地區又稱「太太」,近代多稱「老婆」,傳統則稱「娘子」、「夫人」。

其他

  1. 乾親(多無血緣關係,一般不認為是嚴格意義上的親戚)
  2. 乾爹/乾爸/乾爺
  3. 乾娘/乾媽:乾爹/乾爸/乾爺的配偶
  4. 乾哥/乾姐姐
過繼
過繼達 或直稱爸、爹,等
過繼娘 或直稱媽、娘,等
過繼兒/閨女

祖宗十八代

十八代一般指父系中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此後,亦被引伸加入罵人的用語中,將別人的家族成員也牽涉當中,用語起源卻已經無從稽考。
  1. 上九代依序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列祖、太祖、遠祖、鼻祖。
  2. 下九代依序為:子、孫、曾孫、玄孫、來孫、晜孫、仍孫、雲孫、耳孫。

漢語親屬稱謂與英語親屬稱謂的對照

漢語的稱謂細緻,英語的稱謂簡單。舉例說明,Aunt 可以表示嬸嬸、伯母、舅媽、姑姑、姨母,Uncle可以表示叔叔、伯父、舅舅、姨父、姑父。
漢語的稱謂是為了區分內外與表裡。比如,「堂」者,如堂兄、堂弟是同姓家屬,是近親,是家裡的人,而「表」者,如表兄、表弟是異姓親屬,是遠親,是外面的人;再比如,「外」者,如外公、外婆是遠親,是母親那邊的人,是外人,而爺爺、奶奶是父親這邊的人是,是「內親」,是家裡的人。而英語的稱謂系統卻不做這樣的區分,如grandfather既可以表示爺爺,也可以表示外公;cousin既可以表示堂兄、堂弟,也可表示表兄、表弟。所以從英語的稱謂上看不出遠近和表裡,看不出親疏關係。
在古代的漢民家族中,通過稱謂就可確定一個人在家裡的地位和身份,所享有的權利和當盡的義務,這樣各人守好自己的本分,有利於家族的管理,有利於儒家等級制度的實施。而西方的等級觀念和等級制度沒有東方那麼複雜,所以表現在稱謂上也沒有那麼複雜和細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