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陶唐氏姓伊祈名放勳,妣散宜氏女皇。帝生於丁亥歲,年十六以火德王即位,都平陽(即今晉州),在位一百年,親政七十二年,因太子丹朱(次子,因長子監明早卒)不肖,乃舉舜於畎畝之中,先使舜攝政二十八年,後遂禪位於舜(此間避丹朱二年後始即位,在位四十八年,亦因子商均不肖,禪位與禹)。帝堯駕崩享壽一百十六歲,葬於山東東平縣。帝堯生九男二女。長子監明公有賢名,受封於劉,帝本欲立為太子,因早亡不得立。
監明公,妣風氏、巫氏,死後子永河公為舜諸侯,乃受封於劉邑(直隸廢緱縣,今定州唐縣),以邑為姓,尊監明公為始祖,是為伊祁劉姓之始祖也。
永和公妣宓山氏,受封後即擇吉日卯時,立大刀於廷前,約束族親,日出而作,各勤所業,以示政令之象徵,其義嚴正不阿,權重不可侵犯,延至後世,遂以卯(示勤),金(示貴),刀(示權)併為劉字,姓字之淵源固為萬姓之冠也。又劉古字作鎦,合卯、田、金而成,考其含意,或許在古代農業社會,卯時日出即須下田勤耕方為可貴也。吾等為人後者,當知慎終追遠,畏聖人之言,各勤所業以克紹先德,不可或忽焉。劉氏初居山西平陽府臨汾縣,初姓氏默默無聞,及傳至十八代祖累公,為夏御龍侯,始發揚劉氏之姓。
閱商而周,57代祖致祿杜伯公,在周為卿大夫,掛右將軍師,滅唐國(周成王弟叔虞之封邑,堯弟禝之後裔)有功,封唐杜伯項,為陶唐氏後之唐姓,與叔虞後裔唐氏有別。又食邑於杜,乃稱杜伯公,即周朝之杜伯國也。公至宣王四十六年,為諫諍「搜索妖女於民家」,無罪被殺,國破子孫分適諸侯:
- 杜伯公長子隰叔(58代祖)奔晉為士師(官職),後傳至61代祖榮信公士蒍,為晉大司空(官職,時周惠王壬子八年),以隰叔公官職士師之士為姓,是為士姓之始祖也。而子孫有以司空氏焉,是以公實又為司空複姓之始祖也。
- 杜伯公次子溫叔居杜城稱杜姓,為杜氏始祖。溫叔之子杜洩奔魯,後世望出晉昌襄陽。又晉有杜蕢,見禮檀弓註或作屠蒯,疏「春秋作屠蒯,杜蕢,屠蒯聲相近」,是屠氏或出自杜氏派下有之。
65代祖貴文公為士燮公次子,留秦恢復為劉氏。此脈留秦之劉,至周末家於魏國大涼,後徙豐而遷沛,及至75代祖漢高祖,除秦滅楚,興帝業於徐州彭城,都咸陽,所以高祖當上皇帝後,在秦地、晉地、魏地、楚地四個地方,分別設立祠堂祭祀天地及祖先。後至78代祖分三派。孝武帝諱徹,出為藜閣郡派。長沙定王諱發,出為豐沛郡派,(八十三代祖漢光武帝即屬此派)。中山靖王諱勝,出為彭城郡派,(95代祖漢昭烈帝屬此派)。是以派下有彭城劉姓之稱。至是各認派別,我漢南劉氏多為中山靖王派下彭城郡派也。……請繼續點閱(邦公之後世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