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先祖邦公說句公道話

改朝換代時,新主政者人主為當權者時的姿態常常可以直接決定他們在歷史上的最後姿態。

劉邦入咸陽後,很多將領乘他入宮殿之機,跑去開啟秦朝府庫,大秤分金銀。只有蕭何一不看金銀,二不看美女,他專程趕往秦丞相府和御史府,把二府所藏的秦朝律令、圖籍等珍貴資料拿到手中。

而劉邦呢?他去了香氣襲人美女如雲的後宮。

樊噲,他見劉邦入秦王寢殿半天不出來,便直闖了進去,勸諫劉邦如今大事未成,不要貪戀奢華和美色,但說不動劉邦,他又火急地跑去把張良找來,張良聽完情形,非常贊同樊噲的意見,趕快到秦王寢殿向劉邦進諫,終於說動劉邦。

項羽進咸陽後的作法如何?大家查查歷史就知道。

明朝末年時,闖王李自成也有類似劉邦的「約法三章」,所以老百姓說:「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只是,他進京後,早把約定拋到九宵雲外,他和他的大順將士,羞辱明朝舊官、搶奪金銀財寶、霸佔豪華住所、瓜分嬪妃美女,驕奢淫逸,無惡不作,這種「流寇」行徑,怎麼可能得到天下?

除了蕭何、樊噲、張良,還有曹參、夏侯嬰、陳平、王陵、周勃、酈食其、韓信……等等數不清的賢才、豪傑,在爭天下的過程中,不論安危始終如一,甚至賭上身家性命追隨劉邦,若只是人云亦云胡亂的用厚黑、流氓來說劉邦,請您,捫心自問:可能這樣嗎?!

韓信從無背負劉邦之心,而劉邦也從無殺害韓信之心。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像魔法師叫出戰神,又收回戰神。「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其中微妙,如人飲水,只有各人依自己的人生經驗來體會了。若您有興趣也可以查查有關韓信的歷史故事。

其實現在的民主國家雖是平和的用選舉來取得政權,但本質並未改變;取得政權後,一樣面對龐大的利益誘惑,誰能像劉邦一樣接受勸諫,克制自己,從善如流地放棄了自己內心的私慾和衝動?而現代的蕭何、樊噲、張良…又在哪裡!

張良學習了黃石公給他的「太公兵法」,見到劉邦後說出:「沛公殆天授!」的絕世之歎。請看下面視頻談的「太公兵法(約在3:30~24:00)」對於現代人來說簡單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批評指教